文心风雅——董平沙画展(国家图书馆)

       董平沙,鲁东日照人,其人朴厚敦正,有文人风骨,亦怀古道热肠。其自幼先习书法,进而师学丹青,嗜书画诗文,始终不辍艺道初心。作为当下画坛学者型画家代表之一,董平沙于史论研究与诗文雅事养其浩然胸襟,得其审慎精微之眼。尝主编《中国画教育的出路》等著作,力主提升中国画家之文化养成教育,尤以史论诗文修养为重,亦显其对百年中国画创作与教育之闳阔观照。日常研习书画,素能勤勉自持,临池成癖,亦与笔墨传统亲近无碍,其研习画理画法,沿史脉上溯历代巨擘至近代名家,又以书法追其画法,以文心养其画意。

       董平沙之画作,以轻盈活脱、清恬淡雅之格见胜,尤精于用笔,长于丹青。其笔底山水造化、花卉禽鸟皆得自然真趣,山川多作米点,呈云烟变幻之姿,树石亦得元明诸家笔意,尤讲求运笔之画趣。常写秋山灵壑、绿树红叶、闲云野鹤、田园蔬果,毫无烟火气、市井气,却得清净朴直之趣,天真醇厚之格,更显隐逸出世之心。于自然物象之观察中,感其形质之奇妙、色彩之绚烂,取传统源头活水,融入一己烂漫神思,以笔墨色彩直抒胸臆。董平沙身为鲁人,乡情甚重,尝以故地“海曲”自署,亦曾写烟台苹果、莱阳梨、潍县萝卜等齐鲁名产,题曰“各有滋味”,以解思乡之情。三味蔬果各以洋红、藤黄与青靛三色搭配,其活泼生机应目会心,与此中可见矣。

       董平沙携七十余幅近作,于京城国图开展,题曰“文心风雅”,甚为恰切亲和。此展既有家园风物,又得花鸟精神与山水情境,是为董平沙多年来绘事深潜之功所凝结。


88d5dd721db630698d5f9a482fd0363a.jpg

      《各有滋味》画面中有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子,澭县的萝卜,这三种都是山东名产。画面中的三种特产,苹果是两个,在画面中央,梨在苹果右边,同样是两个,但是苹果的两个是有一定的前后穿插,而两个梨是彼此分开的。四个水果的高低位置也相互错开。这样的构图就有聚有散,有疏有密了。再来看下边的萝卜,互相是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一个整体。这与上面四个水果的几乎个个独立有形成了对比。再来看三种特产的用色,苹果的红色偏暖比较显眼,而梨和萝卜的颜色相对偏冷,而每一笔的色彩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层次的。因此我们看到画面虽然整体构图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在细节的处理和把控上处处都是有讲究的,是有对比呼应关系的。最后的落款分成三行,最后一行最长,从上而下落在萝卜的叶子上,把整体的构图又上下有机联系在一起了。感觉《各有滋味》是越看越有滋味。

884b4f3e69560b1ee439039e0fec0db1.jpg
       我们看到的这件作品是《辣菜鲜》。首先我们来看落款:辣菜鲜爽异于常品,可与晚菘并列,秋冬之际,尤多健饭之功。晚菘就是秋末冬初的大白菜,辣菜也是秋冬之际北方最常见的下饭菜品。画面中五个萝卜姿态不一,大体分为两组,朝下的两个,朝上的三个。用色也基本以青绿为主,根的部分细笔勾勒,叶的部分大笔点染。在萝卜的周围,有红、黄色的花生粒,这样就使得整体画面有大小的对比,有冷暖色的对比。落款的部分在画面的右上角,与落款相对的左下角是完全留白的。我们在欣赏一件作品的时候要注意留白的位置,画面不能全是满的,留白也是画面的一部分。

f97ff0f528ee51a2f9523568c208d64e.jpg

      《榴花时节》,榴花照眼杏黄熟,端午时节正是榴花盛开的时候。在传统端午绘画题材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榴花、杏子、樱桃等应景花卉蔬果。画面中最上方是一盆樱桃,中间是刚采摘的杏子,下面是榴花。局部构图上,樱桃的部分比较集中紧密,而杏子和榴花相对宽松。可以看到装樱桃的盆子、杏子和榴花的枝叶用笔都生涩老辣,而果实的描绘相对细腻柔美。整体用色上,樱桃和榴花都是红色,但红的有所不同,樱桃偏黄一些,而榴花更红艳一些。杏子是黄色的,在中间位置起到了上下两片红色的衔接作用。青绿为主的叶子正是“好花还需绿叶配”的感觉。

bc220389e3377c0756f0ee8accf811d4.jpg

      《燕子来时》这张画也是很有特点。画面上部是紫藤花,中间是七只飞翔的燕子,右下是落款。整体画面的构图还是偏上,下半部留的空白很多,这也是一种把景物置于高空,悬在空中的处理方式。落款的题诗:“紫藤长万尺,盘绕半天垂。缨络花绡舞,春风尽日吹。”题诗是画眼,诗的意境和画的意境往往是相互衬托的。我们看画面中缓缓从空中垂下的紫藤花,在春风的抚摸下来回翩跹,几只燕子恰巧从紫藤花下穿过,一边振翅一边低吟,仿佛在诉说春天的故事。画家是最能捕捉动态过程中最美妙的一瞬间的。画面中繁茂鲜嫩的紫藤花,映衬着潇洒活泼的燕子,无论是用笔还是着色,灵动中都带着几分俏皮,一下子就好像带入了春天那样充满生机的世界。

b78c49545157f7a3a6212fe7273d36f3.jpg

       这张《翠黛图》采用的是米家山水的“米点”式画法。款中的两句“云收出翠黛,雨过湿重林。”写的正是米点山水的经典样式,描绘的烟云缭绕,雨雾氤氲的感觉。米家山水看上去是点的组合,但是越是简单的组合,越是要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比如远山的点,用的花青从淡到浓,层层堆积,层层渲染,上方自然晕开,水的痕迹映衬出云的形状,下方自然留出空白,同样是表现云的感觉。近景的树木同样采用了米点的点叶法,但用的是纯墨色。勾勒有房屋和小船,却空无一人,更加突出了画面空旷辽远、安静幽深的意境。


3dd76a7091e3c67be1a5c0acb8a2f120.jpg

      《幽居图》这件作品以淡墨为主,这样的水墨画法在明代董其昌、文征明等画家的笔下较为常见。画面分为上中下两个部分,下边是树石小桥,描绘比较细致,尤其树叶的部分有很多形状的变化,有点有线,有块有面。中间是两组山石,上边是远山和远树。在山石的皴法上以细笔的披麻皴为主,表现平缓细密的山石纹理。墨的浓淡上也富有变化,近景中景远景的墨的基本浓度就有所区分,没有特别突兀的重墨,也没有特别灰暗的淡墨,整体的画面表现出幽居的空旷和宁静。试想在这样淡雅的山水之间幽居,畅怀抒情,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