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与阿里云共创发布《2020数字经济十大趋势榜单》

3大领域,10大趋势,从数字生活、数字产业到数字治理,“数字风云榜”趋势榜汇聚北大光华研究团队...

   

     9月17日,在阿里巴巴云栖大会“数字风云榜”发布盛典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阿里云研究中心共创发布《2020数字经济十大趋势榜单》,注解数字中国。

     2020年,“数智时代”加速到来。数字化正在以及将会如何深刻地改写人们的生活?改变产业面貌?重构政府治理?

     3大领域,10大趋势,从数字生活、数字产业到数字治理,“数字风云榜”趋势榜汇聚北大光华研究团队扎实的学术研究成果,以阿里经济体的视角,面向全产业和社会大众,勾勒出一个有洞察、有体感、有探讨价值的数字世界。

     此外,在此次发布盛典上,光华和阿里云还联合发布“天光云影数字生态圈计划”,致力于将最经典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前沿实践相结合,通过联合案例调研及开发、专题课程、新媒体推广等方式,深度构建中国政企管理者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推动中国政企数字化转型进程。

数字生活篇

趋势1:多中心的“分布式”商业兴起,数字消费“身边化”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太多的改变,在一段时期里,各行各业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却按下了“加速键”。在长时间的居家隔离期,人们通过网络与外界沟通,通过外卖和电商平台满足生活需求,体验在网上上课,在线上办公。短短几个月,数字化已经深度渗透到了我们衣、食、住、行各个场景中。9亿中国网民的人均上网时长也在今年大幅跃升到了每周30小时以上。身边需求的数字化,远程的常态化,以及多场景之间的交叉融合成为了今年数字生活的新趋势。疫情之下,人们不得不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网络解决一切消费需求。数字消费不再仅仅局限于部分商品,开始变得无处不在,变得“身边化”。比如说在过去,外卖主要是来满足餐饮需求,然而在今天外卖除了包括送餐业务,还可以提供送生鲜、药品、服饰和图书,甚至是家居等外送服务。正所谓“外卖卖一切”,没有它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趋势2:“远程”成为新常态,多个生活场景一次性上翻

      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借助数字化来实现复工复产。很多原本以线下为主的场景迅速导向线上,正所谓“停工不停产,停课不停学”。云教育、云医疗、云办公等板块快速发展,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有数据显示:在2020年3月,在线办公平台钉钉的用户数突破了3亿。某平台的中小幼课程一个月的成交额就达到了去年整个暑期的水平,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也从15%迅速上升到了85%。随着疫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得到有效的控制,线下的生活场景也开始逐步复苏,但是数字化的发展成果却会留存下来,让人们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工作,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满足生活需求。比如线上问诊的普及,它并不会随着疫情的消退而结束,而是会与线下结合,让医疗信息和医疗资源的获取变得更有效率。疫情终将结束,而远程将会成为人们生活的新常态。

趋势3:数字化触点呈现大量交叉场景,内容主导的消费场景爆发

     在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网络用户中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9.3%。数字化触点开始遍布各个场景,并且在多个场景之间呈现出日益明晰的交叉融合的趋势。比如人们在移动设备上看视频,在手机上逛商店。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这些场景之间的交叉和衔接也会变得越来越流畅。

     总而言之,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消费并不会简单地从线上回到线下,数字化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融合线上线下,打通不同场景,更好地满足人们不断演变的消费需求,是当下所有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的原因所在。

数字产业篇

趋势4:“新基建”元年,新老基建融合,创造新价值网络

     “新基建”指的是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句老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说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都十分强调基础设施建设,也确实收获了基础设施建设驱动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强调数字经济时代的必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它将为社会经济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2020年被称为“新基建”元年,而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正迎来快速增长期。在一些领域已经可以看到新基建的成果,如成都在今年建成的基于大数据底座的智能交通运行协调中心;如各大电网都在实施的由传统电网向数字型电网的转型。未来几年,人们还会看到更多、更先进的基础设施的建成。

趋势5:全域数据融合,重构企业的运营模式

      伴随近年来企业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升级和新零售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的数据融合进一步加速。更广泛的数据融合不但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消费提供更多的便利,新颖的服务模式也一定会促成企业运营方式的转型升级,深刻影响企业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并促进供应链体系和结构的转型升级。例如,老牌鞋企红蜻蜓借助云服务和全域数据中台,在疫情期间不仅实现了门店的快速云复工,更借助对消费者更精确的洞察提升了营销和运营效率,也为客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并以数据驱动战略、财务、供应链、人才等经营管理决策制定,获得领先于市场的快速反应和创新能力。

趋势6:智能场景爆发,催生新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

     与全域数据融合发展趋势协同的是智能技术应用场景的爆发。人工智能本质上是一种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更多、更广泛、更高质量的数据积累,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于更多的领域。随着全域数据融合发展趋势下智能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用人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将催生多种新职业的出现。相关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经超过500万人。产业链、 教育链和人才链的融合发展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人才培养模式,目的就是为新基建做好人才的支撑。

趋势7:金融服务融入生活和生产各类场景,从“互联网+”进一步升级

     金融行业一直是信息技术驱动创新的先行者。数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金融企业正在拥抱新科技,打造新金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开放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正逐步消解社会资源壁垒,促进数字化生产要素跨界流动和共享。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行业也必然会向着开放、透明、共享和包容的方向发展。Brett King在《Bank4.0》一书提出,未来银行服务将无处不在,但恰恰不在银行里。年轻人对这一点的体会可能更加明确,他们几乎不会去到营业厅办理业务。对他们而言,银行服务存在于手机的应用里,存在于消费场景中。银行服务的场景化当然不代表银行这类传统金融机构会消失,而是表明金融服务的触达形式将发生本质的变化。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中国一路从摸索到应用,从跟随到引领,不断挖掘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红利。也正是由于“新基建”的焕生,全域数据的融合,智能场景才能多点开花,数字经济才能大放异彩。

数字治理篇

趋势8:从碎片化作业向整体智治过渡

     数字治理不只是开设几个政府网站,也不只是把线下的办公搬到了线上,而是通过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接口,改变政府、市民和以企业为代表的经济组织这三个主体的互动方式。过去,民众去政府机构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通常要在不同的机构之间跑好几个来回,这是因为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而且彼此信息并不共享。数字治理就是要把各个部门的数据互相打通,在看不见的“后端”形成一个集中的数据平台。而在我们看得见的“前端”,曾经需要跑几个不同部门才能办完的手续,现在在一个地方就能完成了。这就涉及政府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治理。

     例如,浙江省的民众通过一个叫“浙里办”的掌上办事平台,就可以足不出户地获得查询社保公积金、申领医保卡、办理出生证明等接近500多项服务。社会好比一张很大的网,以前有很多的结点,办手续必须跑通每一个结点。现在这些结点之间,通过科技的手段被连接了起来,就能实现任何一个手续“最多跑一次”就能完成的便利。在过去几年,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提升了政务服务的可及性、效率和质量,使民众有更多的、更高的满意度。无论是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还是广东省、江苏省等地的“秒批”和不见面审批等创举,都是在利用互联网重塑政务服务,实现从碎片化作业向整体智治的过渡。

趋势9:从行政命令式治理,向政府、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协同式新型治理关系改变

      数字治理不仅让民众办事更有效率、满意度更高,还从更深远的层次带来了整个治理逻辑的改变。从前很多事情的办理都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但基层总会出现很多特殊的情况,行政命令难以面面俱到。在数字治理的新模式下,则不仅有自上而下的命令,还有自下而上的反馈,最终达成政府与民众互动的合作治理模式。例如,在浙江宁海有一个虚拟的网上村庄,它连接了村干部、农技工作者、综合网格员组成的服务团队和村民们。当村民需要咨询问题或反映诉求的时候,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方式上传问题或诉求。这些情况会被服务团队的所有人看到,而服务团队也必须对这些疑问和诉求做出快速回应。民情上传下达的通道打通了,村民的参事议事的热情也就被激发了。如今,网上村庄已经入住了18万村民,一年多来,这上面反映的民情就多达两万多条。

趋势10:产、治开始融合,精准化企业在线服务成为治理关注点

     除了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的在线服务也是数字治理的重要关注点。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长期沉淀的大数据可以让政府开始考虑如何挖掘数据,赋能企业,扶持产业的发展。比如杭州的“亲清在线数字平台”就成了为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政策兑现的通道,以及企业和政府互动交流的平台。作为城市大脑的应用——“亲清在线”后端通过城市大脑的中枢系统与各部门和各层级的政府机构进行数据协同,前端则快速支持和响应企业的各类申请。比如曾经想要申报企业员工住房补贴的企业,需要提交5-6个材料和证明。而现在企业在登录后,平台能够通过城市大脑的中枢系统获取数据进行比对,直接将补贴发放至个人的银行账户。又比如企业码推出后,政府通过建立企业数据仓、数据供应链、数据中枢系统和数据共享机制,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综合使用这些数据则可以更好地为企业的贷款风险进行定价。因此,企业就可以通过接入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获得等待时间以秒计的快速金融贷款。

     科技的赋能使得高效的数字治理日益普及,也使得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光华管理学院-阿里云天光云影数字生态圈计划”正式发布

    《2020数字经济十大趋势榜单》展示了数字技术给各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疫情之前,数字化或许只是让一些企业活得更好;疫情之后,数字化则成为许多企业活下去的关键。为了共同积极探索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组织管理、商业模式、转型升级等领域的转型发展路径,光华管理学院与阿里云开拓了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研究的创新合作领域,双方联合发布“天光云影数字生态圈计划”。

     “天光云影计划”致力于将最经典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与前沿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政企数字化转型进程。按照计划,依托数字生态圈计划,双方将针对“产业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组织及领导力”等主题共同开展标杆企业探访和深度调研,共同开发中国数字化转型最前沿案例,并探索创新性数字化案例形式;共同开发数字化转型课程,并打造数字化创新高端人才交流社群等。

《2020数字经济十大趋势榜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团队:

张影,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营销战略及行为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企业市场战略、品牌管理及消费者行为等。他的大量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管理和营销学术期刊上,并长期担任《市场营销研究期刊》等国际顶级营销学和管理学研究期刊编委。曾获美国营销科学院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 《消费者心理学期刊》杰出青年作者奖、“消费者研究学会”提名杰出青年研究奖(Early Career Award)。2014年入选中组部国家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6年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厉以宁杰出研究奖。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雷莹,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于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公司竞争策略(广告及定价等)、平台经济、信息机制设计等,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建模(博弈论、机制设计等)和实证数据分析。她在光华管理学院主要教授市场数据分析、营销理论建模、营销管理、定价管理等本科生、MBA及博士生课程。

王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学系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2006年获清华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2012年于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7年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王翀教授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对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颠覆性冲击。他的研究涉及社交媒体,平台化商业模式,群体智能与众包,金融信息技术应用与监管等多个前沿领域。他的论文发表于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并在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担任 Associate Editor。

易希薇,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高层管理团队与战略决策、创业企业的成长、数字治理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等。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任CEO早期解聘风险的前因和管理”以及“光华思想力”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战略”课题。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